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一名建筑生的北欧留学感悟

来源: 时间:2019年03月11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北国59°的两个春秋,难得让我拥有独自与生活对话的机会,摆脱杂念长与自然为伴,沉下心思琢磨学问,在审视瑞典与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差异的同时,思考未来自己建筑师的职业道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Lagom is the best”的瑞典文化熏陶中,也学会了放慢脚步,静静体悟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美,在与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更开放包容的心态辩证的价值观,受益匪浅。

来瑞典前就期待着学习这里先进的建筑绿色技术和可持续设计理念,以便适应国内市场未来的需求。两年中跟随Studio导师涉足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公寓建筑小品等诸多项目,亲身感受到绿色可持续价值观对瑞典设计师们的影响,除了传统的功能形式塑造外,更加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建筑材料经济时间对项目的价值比如在研二的课程中,尝试跳出传统建筑学的束缚,自学有关材料,化学和农业种植相关知识试验性地研发了可种植的生态混凝土模型。更令我兴奋的是,除了专业知识上的收获外,在一些项目合作当中,结识更多来自各地的同,从他们的身上我汲取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智慧,同时类似建筑小品建筑拆迁等实际工程也实现了自己从图纸设计到工程建设的跨越,对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历练。值得自我肯定的是,无论Orientation这种一到两周的短期设计课程亦或是最终的毕业设计,自己都能够投入时间精力认真锻炼自己,最后获得全部120个学分并在毕业设计中得到了评审团荣誉提名,这是对我两年留学生涯最好的认可。不过因为时间精力有限,还有太多我深感兴趣的Studio无缘学习,类似城市设计和参数化等,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在线上教学和直播的平台上接触到KTH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经历KTH两年学习后,我对自己的择业定位有了重新的思考,尤其是亲身经历了一些小型的实际工程项目的历练后。相比于建筑方案只停留在图面上,以及一直活在自己的诗意象牙塔中的纯粹技术人员,我更期待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能为社会带来实际益处,在未来或多或少为中国地产行业注入活力。相比于纯粹的建筑设计工作,设计管理能帮我更加全面认识项目,更主动宏观把控设计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数据,这也是我在KTH自学有关项目策划知识后刻意培养并追求的大局设计观。在留学中实际项目的锻炼也很好的提高了我这方面需求的资源统筹实操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回国后,我将最终选择进入地产行业发展。

除了学习,既然身处国家众多的欧洲,自然也不能辜负这样的便利资源。有幸游历了北欧四国,瑞典斯德哥尔摩数以百计的博物馆于默奥建筑学院当地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木材加工厂,领略了先进的木材培育-开采-加工-制造管理体系,零损耗的数字管控技术;芬兰的圣诞老人村热情洋溢的篝火晚会等庆祝活动;挪威北部俊美的峡湾景色和让人流连忘返的极光盛景;还有,令所有设计师动容的丹麦哥本哈根,无处不在的设计元素洋溢在整座城市中,新港的多姿多彩,管风琴教堂的美轮美奂和庄严肃穆,以及南部卫星城一座座矗立的时代鲜明的建筑大师作品,VM House,Mountain House等,让人惊艳。在南下西欧游历了德国法国荷比卢意大利瑞士等国中,领略了欧洲之花Lugano的秀美,并穿越阿尔卑斯山目睹了其多姿多彩,当然作为一名建筑师,自然也没有错过年度设计界的盛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跨越众多国度的这场体验盛宴,让我领略到了北欧实用而优雅的适度设计文化,在米兰Dumo商业街我感受到了精美时尚,追求传承的意大利设计魅力,在慕尼黑我感受到了有着浓浓工业风的秩序严谨气息。有时候略感遗憾的是,在许多瑞典同学的交流中,他们只听闻以日本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如今虽然百花争鸣,但是并没有形成薄发而出的冲击力。      

作为一名中国建筑人,也期待着在未来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努力将中国建筑文化发扬光大,迎向聚光灯下的世界大舞台。

                               王思宇